7月27日,苏格兰坦贝利高尔夫球场见证了一场欧美贸易规则的改写,这场发生在私人高尔夫球场而非正式场合的谈判,其结果如同一道残酷的宣判,震荡着整个欧洲。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签署了一份被一致认为是不平等的协议: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全面征收15%的关税,而欧盟则需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和石油,并追加6000亿美元用于对美的投资及军购。 美国商品却依然享有欧盟的“零关税”待遇。 这一笔交易,将欧盟置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消息传回欧洲后,引发轩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不讳地批评道:“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 愤怒的焦点在于,英国因脱欧而单独谈判,关税仅为10%,欧盟这个“大冤种”却比英国多承受了5%的关税,这赤裸裸地揭示了欧盟在谈判中的弱势地位。法国总理贝鲁在社会化媒体上愤怒地宣称:“当自由人民的联盟选择屈服,这是黑暗的一天!”
而法国总统马克龙,这位曾被特朗普“握手杀”弄得指节发白的总统,在协议签署后的三天里保持沉默,这沉默比任何怒吼都更具杀伤力。他洞察了这场谈判的本质:欧洲输掉的并非只是条约条款,更是尊严和骨气。欧盟手握930亿欧元反制关税清单,却因成员国之间的分裂和对贸易战升级的恐惧而不敢亮剑。德国为保护汽车产业而妥协,放任法国红酒撞上关税高墙;其他几个国家也各有顾虑,最后导致欧盟在谈判桌上“跪着挣钱”。
直到7月30日,马克龙在内阁会议上终于爆发,他掷地有声地指出:“要自由,就必须让人敬畏,可我们没让美国敬畏!”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冯德莱恩的“胜利宣言”,认为那不过是“用让步换来的喘息”。 他更指责了谈判地点的荒唐:“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协议在正式场合签署,而不是苏格兰的私人高尔夫球场!” 法国政府发言人的补充说明,更是让现场记者哗然。
这份不平等条约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法国的酒农和奢侈品集团首当其冲。勃艮第红酒的关税从0%飙升至15%,每瓶成本暴涨15美元,直接威胁到法国38亿欧元的年出口市场。酒商们苦不堪言,美国买家纷纷转向智利和澳大利亚等关税更低的国家。奢侈品巨头如欧莱雅和LVMH旗下化妆品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关税的暴涨迫使他们与美国本土品牌进行价格战,这无疑是“自断双臂”。 讽刺的是,空客因协议“豁免”而逃过一劫,这更凸显了欧盟只能“割肉换平安”的无奈现实。
马克龙的“威慑力”论并非危言耸听。欧盟的930亿欧元反制关税“核武器”长期处在待发状态,这反映了欧盟内部的分裂以及对贸易战的恐惧。德国为了保住其汽车产业的25%关税而暗自庆幸,却让法国葡萄酒和香槟成为牺牲品。冯德莱恩在谈判中缺乏成员国的统一授权,签署协议后更是遭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冷处理,而法国、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则骂声震天。 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在于欧洲的安全依赖:北约框架下欧洲防务对美国的依赖,每年需要支付巨额的“保护费”,这使得特朗普在谈判中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他轻蔑地嘲讽道:“军事附庸也配和我谈平等?”
然而,马克龙并非只是发出愤怒的控诉。他已采取行动。短期内,他强势施压冯德莱恩启动“葡萄酒关税豁免”谈判,欧盟委员会被迫承诺“优先处理”。法国经济部长也火速约见酒商,承诺与美国“死磕”。同时,法国单方面启动数字服务税,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企业加征3%的税;并推动欧盟启用“反胁迫工具”,限制美国企业竞标欧洲公共项目。长久来看,法国积极联合德国砸500亿欧元建设欧洲芯片基金,并推动法德军工研发“欧洲版F-35”,以对抗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 甚至无视白宫警告,与中国车企合作建设电池工厂。 正如马克龙所说:“自由,得靠自己抢回来!”
然而,欧洲内部的分裂依然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波兰和西班牙对协议保持沉默,德国右翼政客虽然谴责了协议,但后续行动乏力。马克龙的“威慑宣言”,几乎成了法国的独角戏。更深层次的危机正在蔓延:WTO规则被特朗普撕裂,大国凭借实力制定规则,小国则被迫选边站。 协议签署后,特朗普已经放线%关税”。 当欧盟无奈地吞下这颗苦果,马克龙的“威慑力”论,更像是一曲欧洲觉醒的悲歌。 除非欧洲能够真正团结一致,否则,“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终将沦为“主仆关系”。
ob欧宝体育官网在线登录入口招商热线:15956568336